18年前她20岁,只身一人去北京寻梦。18年后她38岁,千里寻找在北京给她一口“救命饭”的沈阳恩人。11月5日,本报接到了远自江苏无锡的寻人电话。电话那端已是企业老板的英女士讲述了18年前一段感人的故事。
18年前的感动
“20岁以前,我从来没离开过无锡。高中毕业后就留在一个小镇的图书馆工作。”英女士回忆说。
18年前,英子所在的图书馆来了一位说书先生,在图书馆说书后,便匆匆赶赴下一个城市继续说书。说书人虽然离去,但这种奔波忙碌的感觉却让英子动了心。“我当时想自己还那么年轻,不能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我也要出去闯一闯。”于是,1991年她孤身一人买了张火车票直奔北京。
因为没有准备,也没有目标,到北京后,英子傻眼了。“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凌晨5点到北京。偌大的北京站顿时让我感到恐慌。”英女士说,那时她身无分文,饥肠辘辘。
“我没敢离开候车室,害怕陌生人注视,正好大厅的长椅上坐着一位等火车的老人,看上去60多岁。我马上坐到他的附近。”英女士说:“那时候就觉得老人肯定不是坏人,坐在他身边是为了让陌生人以为他就是我的家人。”
两个小时后,老人开口询问英子:“你为什么一直坐在这里?”英子说明情况后,老人得知英子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还没有吃饭,立即带她到小饭馆吃了碗面条,并掏腰包给她预交了一周的旅馆房费。“当时,我知道老人姓沈,是沈阳人。他急着坐火车回沈阳,给我交完钱便上了火车。这是18年前沈阳人给我留下的雷锋印象。”
一生帮助“外地人”
“事后沈伯还关心地往宾馆打电话询问我,正好我在宾馆。他问我有没有找到工作等等,我真的很感动。”英子回忆。
英女士说,后来沈伯回到北京。看见英子没有找到工作,就叫她去了自己的公司工作。后来,英子知道原来沈大爷叫沈勤,当时已年过60岁,离休后到北京与人合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可是,后来公司效益不好,三个月后公司解散了,她便回到了家乡。
“那个时候,通讯非常不方便,大家就此没了联系。”英女士说,那次经历影响了她一生。“它警示我做事不能冲动。”回到无锡后,英子经过奋斗也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公司。多年来,她对“外地人”这种称呼觉得很熟悉,所以对在无锡的外地人也很照顾,除了在工作中多照顾外地人,她还帮助过一名在无锡的外地大学生创业。
今年来沈过年
“人需要感恩。”如今,已到中年的英子很想再见沈勤大爷。“我想当面谢谢他!”
当时,与沈勤老人接触时,沈老怕英子担心他是坏人,特意把身份证给英子看。“他身份证上写着:沈阳市皇姑区松花江街2段4里11号。”今年10月份,英子找到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工作人员热心帮忙寻找后发现,沈老早已搬家到大东区小津桥附近,可赶到小津桥时发现该处已经动迁了。“而且,沈老还没有及时办理二代身份证,没有最新纪录,周围的邻居也不知道沈勤一家去了哪。”皇姑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沈老应该健在,因为没有户籍注销的记录。据推算他今年应该有80多岁。”
“沈伯长得很和蔼,特别像《我爱我家》里的爷爷文兴宇。”英女士说,记忆中沈老个子1.75米,祖籍是河北唐山,军人出身。“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找到沈伯,今年一定要到沈阳和他一起过个春节。”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