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全文网

万善先资白话解(1)

发布时间:2023-02-01 19:07:31作者:了凡四训全文网

  万善先资白话解

  ——《万善先资》导论

  中国号称礼义之邦,中国文化无处不表现出非暴力主义的精神。儒家提倡仁义,克己复礼,屏绝霸道,崇尚王道。孟子见齐宣王,不言“齐桓、晋文之事”。儒家认为君子仁民爱物,慈心不杀,先从小事做起。《论语》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他见齐宣王不忍牛之觳觫(hu su,弧素)而就死地,就称赞齐宣王“是心足以王矣!”他认为行王道,先当仁心不杀,“兽相食,且人恶之。”即禽兽互相吞食,人且厌恶它,何况人类互相残杀?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即是说第一个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一定会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因为偶像是人形,却用来殉葬,非仁也。孟子说“仁者无敌”,能王天下。而欲仁于天下者,首当戒杀。“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周王征服天下,决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当时的人民在残暴的商纣王统治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盼周犹如盼救星,天天祈祷周王何不快来耶!我何不能快得救耶!孔子说:“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臣民不忍纣王暴政,急不可待,纷纷逃亡归周,故周得天下是暴君把人民赶到他那里,并非周欲取而代之也。孟子说:“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鹊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仁人者得民心也,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周以仁德感人,以礼治民,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八百年天下,国泰民安,四海清平,难怪孔子念念不忘恢复周礼。

  今日世界不安定的因素很多,强国们的军事竞赛有增无减,小战不断,大战危险性一天天严重。科学所产生的武器,足以造成整个人类以至整个地球的毁灭,为了共谋和平与发展,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在全球推行非暴力主义,消灭一切战争的苗头和恐怖因子。推行非暴力主义,东方文化就在世界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了。中国儒释道三教在两千多年中能够同时存在,它们之间能够互相融通与和平发展,本身就是非暴力主义精神的最好表现。

  佛教所倡导的非暴力主义精神,在国际和平进程中能够发挥其他人力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只可惜这种思想还没有引起人们充分的认识。人们常为政治宣传所谓“国”、“邦”、“民族”的观念所迷惑,划地为牢,把自己局限于一个范围之内,不断挑起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纷争,形成流血斗争。人类本来应该是一个大家庭,“国家”、“民族”这些概念都是人为的,国与国、族与族、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试图消灭别人的人,最终也将消灭自己。

  要消灭欲望,必先征服自我,入无我之境。佛说:“有人能在战阵中征服百万雄师,但是征服他自己的人,虽然只征服了一个人,却是一切战胜者中最伟大的。”用武力征服别人,可以得逞一时,最后必自食恶果。想以暴力称霸世界,满足无止境的欲望,其必然患得患失,为一时的成败而苦恼,他本身就成为暴力主义的受苦者和牺牲者。即使其取得了胜利,侵夺了他国,但却征服不了人心,他表面上成为一个霸主,实则是孤家寡人,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有些人不解,佛教倡导和平,戒杀止暴,但连动物也不能伤害,崇尚素食主义,这不是太严格了,让世人难于接受吗?佛教认为,只有慈悲遍及万物,才能从根本上戒杀止暴实现和平。杀害动物是嗔心所起,必致杀人。一切众生,包括最微小的生命在内,都应该受到公平、体谅、慈爱的待遇。培养慈悲心必须从小事做起。人与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动物被杀时惨叫的痛苦与人的痛苦又有何异呢?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以我之痛苦体验彼之痛苦,何能不放下屠刀呢?科学已经证明人与动物都处于生态平衡的链条之中,现在禁止捕杀珍奇动物,是回复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更严格的要求来讲,既然不能杀动物,就应该素食,崇尚素食主义能从根本上戒杀止暴,实现和平。佛教国家缅甸前总理吴努说:“世界和平,或其他类型的和平,都是取决于心灵的态度。素食主义能产生带来和平的正确心态。它能导向较好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够将其普遍实行,也将在国与国之间带来更多的正义与和平。”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甘地说:“一个国家的伟大与否和它在道德方面的进步如何,只要看它的牧畜受到怎样的待遇,就可以知道了。我并不认为肉食对我们是必要的,我认为对人种是不适合的。”其他如孙中山、托尔斯泰、肖伯纳、爱因斯坦等都倡导素食主义。佛教对素食的解释主要是从因果法则上阐述了人与动物是一个连环的整体,以互杀为因果,轮回报偿。《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有一首戒杀诗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夜半屠门声。”这就是说刀兵战争,来源于人们嗜肉,杀害动物。真正趋向和平之道,就是素食,故古德说:“一日不杀生,天下刀兵无我份!”

  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都是崇尚非暴力主义精神的,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国家、种族、信仰的人们,为了共谋和平和发展,都应该不遗余力地推行非暴力主义。在这方面,甘地是我们的一个最好的榜样。甘地是一位印度教教徒,是近代印度民族主义领袖和社会改革家,他的政治运动的基础是完全建立在戒杀主义之上的,他曾宣告:“戒杀是疗治世间一切罪恶的药!”他始终以为印度文化的保存和印度民族的复活,决不是这样那样决裂手段所能办到的,而需要另外一种较为优良的利器来保护。他一生深信戒杀的普遍真理,坚定地用慈爱和政治仇敌奋斗,从实践上取得了非暴力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先哲的足迹,犹在眼前。甘地的努力是今天必须继续进行的,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友爱和美好,让非暴力主义精神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安宁、和平、幸福的世界!

  万善先资原序

  圣人的教言,不外乎止恶行善,把人引向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在这些圣人的教言之中,只有佛法说得最为精湛。不用去寻找它的微言大义①,就拿戒杀的理论,就是宇宙中最高的真理,再也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一切众生,无论聪明与愚蠢,没有不贪生怕死的。因此,一切众生,自然地就感觉到,被杀是极痛苦的事,救命就成为最大的恩德。由此则可以推出,最大的坏事就是杀生,最大的好事就是放生。动物趋吉避凶的本能,与人类本来就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杀戮烹煮,祭祀鬼神,宴请宾朋,并不在意,而且这些做法还经常出现在史书和文学之中,使我们认为人类本来就是这样,习以为常。如果佛陀不出现于世,谁会知道一切大小生物,都有佛性,一切众生本为一体呢?所以,佛陀把戒杀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痛切地告诫我们要经常注意。儒家也讲仁民爱物,提倡非暴力主义。我不知道,人们无视动物临死的惨状,细细地切碎动物的血肉,剥去它们的骨头,是不是也叫作博爱?儒书上说,为了奉养父母,砍树打猎,如果违背天时,就不是孝。却不知,上天常在,宇宙中本来就没有可杀的时间。一旦发生干旱灾害,就知道禁绝屠宰,以迎合上天好生之德。然而,平常年岁,杀生放毒,扰乱和平,酿成后患,却不闻不问。我真不知这到底是为什么!佛经说:“转轮圣王②出现于世的时候,普遍推行佛陀的慈悲教育,消除一切杀业。那时的人民,寿命很长,生活幸福快乐。世间听不到战争和灾祸的名字。”我们现在生活在末世③,世道日下,就像江河之水一样。古圣先贤见人心不古,万不得已,只好在书中去掉一些过于严格的教导。人们不去好好体会先圣的苦衷,反而从经书遗文中去寻找杀生的借口。这怎能不使我悲悯感叹!道友安士周子,感而着书,启发良心,挽回杀运,搜罗实证,选择分析,披肝沥胆,谆谆告诫。希望人们从大梦中惊醒,找到苦海的慈舟。这本书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晶,真是贪残世界中的指路明灯!善人看见这本书后,互相劝告,印刷流通。考虑到杀为戒中之首,仁是善中之本,圣人的告诫说得清清楚楚。所以就把这本书叫作《万善先资》。这一本书,集中了无量贤圣的精华,为诸佛菩萨所护佑。凡是有此书的地方,天帝鬼神恭敬围绕,应以香花恭敬供养。所以,只有具备无量善根,才能读到这本书。读者诸君,不要忽视!

  ②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如其次第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四洲,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阎浮提之一洲也。

  万善先资集卷一

  总论

  仁在五常①首,慈居万德先。三教②伟大啊,金口说玉言。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鸡见厨师来,惊飞在屋前。猪见屠户到,两眼泪如泉。心里很清楚,只因口难言。忽受刀杀苦,肠断命犹牵。白刃千翻割,红锅百沸煎。身受千刀剐,血肉成人宴。此事罪孽重,头上有苍天。古来杀生报,反复如轮转。从我年轻时,目睹深哀怜。搜罗今昔事,将满数万言。誓拔三途苦,历久志愈坚。落笔伤心处,一字一呜咽。印刷贫无力,劝募多幸艰。崎岖三四载,今日才流传。奉劝善知识③,留神读此篇。

  ②即儒、释、道三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梦觉戒杀

  交河人孟兆祥,万历壬子科举考试顺利通过。忽得脾疾,梦见自己到了阴府。冥王对他说:“你前程远大,可惜杀生过多,减损寿命。如果你现在开始戒杀放生,刻梦中语劝世,可以赎罪。”孟点头答应,但醒后就忘记了。有一天晚上,他又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大吃一惊。当时会试①失败,急匆匆回家去完成这件事。孟回家后的那天晚上,他所住的旅舍,大梁折断倒塌,把他睡的床与竹席砸得粉碎。后来孟印刷流通《梦觉篇》劝世,考取了进士,官至理卿。

  注:①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各省的举人都可以应考。考期初在二月,后改在三月。

  (见《感应篇广疏》)

  为人处世,只有仁与不仁两条路。戒杀就是仁!戒杀书是劝人共同来推广仁爱啊!一个人戒杀,他所体现的仁就小;劝大家一起戒杀,所体现的仁就大得多。莲大师本来是儒家麟凤,看破名利,舍俗出家,成为佛门的中流砥柱。大师祈雨,大地马上就会洒满甘霖,大师住山,猛虎就会隐蔽踪迹。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莲大师的戒杀一书,上天都不敢违背,何况于人呢!又何况于鬼神呢!

  ②观政,了解政绩。《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来指从政。

  阻善被杀

  程嗣昌在密州的时候,看见胶西镇人爱吃生物,就夜拜星斗说:“我程嗣昌发愿为一切众生,并同七世父母因缘,把《戒杀图说》这本书印刷布施,今日真武真君下降,希望凭借圣力流通!”这本书流通后,彭景的妻子华氏,扯破丢弃到污秽的地方。第二天,华氏买鱼回家,举刀要切的时候,鱼忽然跳起来,划破华氏的眼睛,流血化虫,绕身咀嚼。事情发生传出的时候,监镇郭向看见神从天降,自言我是真武,考察到此地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杀图说》,华氏丢弃到污秽的地方,罪重当死,今后谁再重犯,同样重罚,等再降时施行。

  劝宰官

  普天之下,富贵贫贱,万有不齐。有的人,高车驷马,威德巍巍;有的人,负贩肩挑,伶仃孤苦;有的人,安富尊荣,金珠满箱;有的人,糟糠①不继,哀乞穷途。这中间的贵贱荣辱真是相隔天渊啊!如果不相信佛家报应的说法,前世后世互相抵偿的道理,那么上天对待他的子民,也太不公平了!所以佛经说,为人豪贵,国王长者②,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前世种了什么样的因,今世就得什么样的果。好像搞音乐的人,敲钟得钟声,敲磐得磬声。又如管理园圃的人,种桃必得桃,种橘必得橘。因此,就有富贵贫贱的悬殊了。敲得轻的,声音就小;敲得重的,声音就大。种一树,就得一树果;种十树,就得十树果。因此,富贵贫贱的程度就各有不同了。今天有些人年级轻轻就大考高中,享受高官厚禄,前世都是好善不倦,广修福德的人。否则,苍天为什么单单优待当官的人呢?但是,有权有势,顺风疾呼,做好事有力,做坏事也有力。例如参苓③虽好,但治病是它,得病也是它。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④也。地位高贵,那么日常生活,宾朋宴会,所杀尤广。身到一方,一方水陆众生,就要遭殃。当官一天,无辜物类,就要多杀一天。因此,过去的高官贤达,为保持仁心,处处警戒自己,在哪里上任,就在哪里设放生之河,经常张贴禁屠的告示。发一命令说,宰牛者罚,那么发抖的牛都会从屠店里逃脱;得一命令说,杀狗者罚,那么守门的狗就会在尖刀下活命。围山打猎,干水捕鱼,尤其应当严加禁止。一旦权势已去,即使有善愿也无善力了!普劝当官仁人,速种善缘,乘机作福。迎合上天好生之德,体谅朝廷平易之心。一操政柄,就应当广积阴德,挽救生命。不要无所事事,蹉跎岁月。地位尊贵的,就要晓谕部属禁止屠宰;地位卑下的,就要宣传法令禁止屠杀。如果终身奉仁,一定会名扬万世,名挂仙曹。即使恩泽一时,也可为后代积福。否则,不就是身入宝山,空手而回吗?

  ②积财具德者之通称。如须达长者等。法华玄赞十曰:“心平性直,语实行敦。齿迈财盈,名为长者。”又,年长者之称。孟子曰:“徐行後长者。”又,显贵者之称。史记曰:“门外多长者车辙。”又,谨厚者之称。汉书曰:“宽大长者。”

  ④《孟子》离娄:“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於众也。”(因此,只有仁德的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不仁德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恶行播散给群众。)

  (出《旧唐史》)

  设立放生池,必须奉命刻碑。一切渔舟网簖①,都不能接近,这样才能保持长久。鲁公所请碑文,虽称御制,实际出自公手。自唐至今,已经千多年了,这中间所救无量物命,种无量阴功,都来自鲁公创始的力量啊!

  鱼哭记感

  宋诸暨县令潘华,修普贤忏法,禁止捕鱼。后来奉诏补缺,梦见江河中几万鱼都哭泣说:“长者离开,我们就难以免除被烹杀的命运了!”哭声动天,潘华感到惊奇,写了一篇《梦鱼记》,嘱咐后来邑宰。

  死后复生

  吴郡某司理①突然死去,一个晚上后又醒来了,急迫地呼喊家人,赶快请太守②及其部属来。太守一到,司理马上跪在地上,说:“我到阴司,乞求饶命,开始冥官不答应,后来说:‘你能够劝千人不吃牛肉吗?’限期三天。因此,今天侥幸再生,如果各位不为我遍劝百姓,我再也没命了!”大家假装答应,过了三天,司理真的又死了。郡守很震惊,召集部属共守此戒,又在交通要道、大庭广众中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共同签名戒食牛肉,获得数千人的签名簿,烧给阴司,过了一会,司理复生,说:“被鬼抓去,冥官发怒,正要责问,忽然黄衣人拿簿到,说是戒食牛肉人的姓名,冥官打开一看,非常高兴地说:‘不但再生,而且延寿七十二岁’”太守与群众都得无量福德,司理享寿百岁。

  注:①司理参军的简称。宋朝置于各州,掌管狱讼。

  ③旧时衙门里的差役。

  (出《戒牛汇编》)

  贫人盼望富裕,富人盼望富贵,贵人就盼望长寿啊!冥冥之中,因为杀牛一事,当官者为此增寿的,不知有多少?为此减寿的,也不知有多少?可惜阴阳隔绝,我们不能觉悟啊!

  ②十二年为一纪。

  劝在官府的人

  注:①爽,差失。

  (见《观感录》)

  屠宰的事情,放开很容易,禁止很困难。一旦劝人放开,下辈子自己就披毛戴角变畜牲了!出入官府的人,一定要慎重啊!

  虽然无法禁止屠宰家畜,但是,禁止宰牛,在当今还是有条件的。牛的灵性很高,虽然口里不说,心里却很明白。1980年,福建福安赛岐一牧童对一条公牛说:“你明天就要卖给屠户了。”牛当即流泪跪下。牧童告诉父母及当地干部群众,大家一齐来观看,牛就向大家跪求,人们动了恻隐之心,集资买送支提寺放生。牛进寺后,喜欢听经礼佛。一见善信来寺,就知叩谢。临终之时,预知时至,自己慢步至旷野卧倒,半日后往生,时1993年农历10月13日,就地掩埋。放生之牛,可以往生。那么,屠杀一条牛,就是屠杀一佛子。罪可大啊!据说,现在台湾有专门的放生牛场,我们也可以仿效啊!

  (以下说在家不宜杀生)

  注:①樊哙(?—前515)汉初将领。沛县(江苏省)人。少以屠狗为业。随刘邦起义,为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在项、刘的鸿门宴上,他保护了刘邦。汉初,随刘邦平定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妹,因得后信任。哙与吕后狼狈为奸,诛杀功臣,故落下百世骂名。

  补充:这里所讲的赡养父母亲人,包括四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四个层次可以相继归纳为养身、养心、养道、养圣。下等养身,只能给父母提供吃穿,使父母在物质上没有缺乏。但已经是世人难以做到的了。中等养心,即讨得父母欢心,不违背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在精神上愉快。上等养道,使父母明了大道之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最上等是养圣,使父母滋养圣胎,走上解脱道路,最终成佛。这四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于下等来说,只要稍加注意还能做到。对于后者来说,要真正赡养好父母,就要能使父母从根本上得到解脱。

  (见《好生录》)

  从前,世尊在王舍城中,看见捕在网里的一条大鱼,身上有很多头,每个头都长得不同。世尊看见后,进入慈心①三昧②,就喊此鱼,鱼即答应。世尊问道:“你的母亲在哪里?”鱼回答说:“母亲在厕所中作虫。”佛对各比丘说,这一条大鱼,在迦叶佛时,作三藏比丘,因为常常骂人,所以得多头报应,他的母亲这时受他供养,所以现在落在厕所中为虫。这样看来,用有罪的钱供养亲人,都不是孝子所应当做的,何况随从世俗偏见,杀生来供养呢?

  ②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说定。正受所观之法,故说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说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说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说息虑凝心。智度论五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出《观感录》)

  世俗尽孝,只有一世,佛门尽孝,广利多生,所以是最大的孝。

  儿童杀生,由于父母兄弟不加以禁止,就习以为常。起初只是认为昆虫蝼蚁不足怜惜,接着就认为屠牛杀狗也不必阻拦。恻隐①之心已经丧失,今后就会道德败坏,声名扫地,甚至于断子绝孙,一族受难。因此,就应该知道,人还在很小的时候,学善就善,学恶就恶,不可一天失教啊!普劝天下做父母兄弟的人,不要认为物命微小而不救护,不要认为儿童还小就不加防范。要使后辈见闻都是善行。即使已经养成不仁的品质,也还要诱导教育,何况品质本来就很好的呢!否则的话,从小失教,长大后再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

  汤公回忆到阴间

  溧水汤聘,顺治甲午年乡试①,走出考场后发病,到十月六日夜半时分,全身僵冷,一生所做的事情,都出现在眼前。看到自己在儿童的时候,把一只鸡隐藏在沟中,作为戏耍,被黄鼠伤害。又杀死一窝蝙蝠。有一个仆人贪睡,点燃油纸烧伤了他的手。一会儿,看见蝙蝠等,都来讨命。心里很恐怖。其他善事,也一丝一毫记得很清楚。忽然想起《心经》中“无挂碍故,无有恐怖”②的句子,感到心情渐渐平静。看见观音大士,杨枝一洒,就苏醒过来了。到辛丑年,考取进士。

  注:①明清两代在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考、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因为乡试本称为解试,故名。宋以前称为解头,宋元以后又作为读书应举者的通称。

  补充:开发了最高智慧,就知道罪性本空。既然本来就空,心中就没有什么挂碍了,一切颠倒梦想都会远离。这是就最高境界来说的。明了因果本是空,未了先要还宿债。

  冀州有一个小孩,经常去掏鸟蛋吃。有一天,来了一个人,说“有个地方有鸟蛋,可跟我一起去取。”于是,带他到了桑田中。忽然见到路边有一座城,繁华热闹,小孩感到奇怪,问:“这座城什么时候建在这里的?”同行的人要他不说话,牵他进了城。进城后,城门忽然关闭,只见满城都是烧红的铁和火焰,烫得脚痛不可忍。小孩大声呼叫,奔向城门,但四面八方的城门都已紧闭。这时,有一个采桑叶的人,看见小孩在田里号叫哭泣奔跑,以为他发了疯,就回去通知孩子的父亲。他父亲来了,叫他的名字,小孩应声倒地,城与火都不见了。父亲见他两个膝头以下已经烧焦。小孩将经过讲了出来,父亲抱他回家,请医生治疗,但两膝以下只剩下了骨头。

  注:①无明,就是说愚痴昏暗之心无法明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的别名。一切众生都因无明而轮回六道。本业经上说:“无明就是不明了一切法。”大乘义章二说:“于法不了为无明。”同四说:“无明就是愚痴昏暗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唯识论六说:“云何为痴?於诸事理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劝妇女

  补充:《诗经》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淑女应当彬彬有礼,善良慈悲,特别是不敢杀生。如果一个女子,手拿屠刀,于所杀生命毫无怜悯之心,那么她就失去一个女人应有的本性。过去,女人虽然在家杀鸡杀鱼,但我们还很少看见女人作屠夫的。现在,女人作屠夫,也大有人在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温柔贤淑的性格,恐怕也是男人所忌。

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去找一个凶神恶煞的妻子。人人喜欢淑女,而要作一个淑女,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做起。所以,我认为女人是特别要戒杀的。

  写经摆脱死后痛苦

  唐龙朔元年,洛州的伍五娘,死了一个多月时间,托梦给她的姐弟说:“我幼年时患疮,杀了一只螃蟹涂在上面。病虽然好了,但我已经堕落到刀林地狱。现在有七刀刺在身上,痛不可忍,希望你做佛事救我。”姐姐就把她生前的衣服布施给净土寺,宝献法师为她书写《金刚经》七卷,写完后,又梦见她致谢说:“今天七刀都已拔除,蒙福托生了!”

  补充:现在有专杀蚂蚁作药的事件发生,还有其他杀生作药的事,这都有违上天好生之德。虽然救死扶伤乃大功德事,但以彼之命治彼之病,必得因果报应。何况那些药商其目的只为牟利,初无救死扶伤之意,其所酿果报痛苦就会更大了。

  (出《观感录》)

  从余氏平时喜欢杀蝇蚁以及临终恶报的现象来看,那么他一生所谓持斋奉佛,一定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否则的话,如来有无量威力,至心念佛一声犹能免除宿世重罪,哪有一生修持,反而不能免除现在之业啊!并且哪有真心奉佛,反而还要杀死蝇蚁啊!

  人造恶业,就像繁殖葛藤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例如,以养猫来论,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所造恶业只不过是捕鼠杀生罢了。如果以明眼人来看,就能知道会滋生无量恶业啊!今试略说一二。因为老鼠本来无意害人,但我们忽起恶意要杀它,这就是“无缘杀”。我们自己无法杀它就利用猫来杀,这就是“教他杀”。看见捕鼠心里高兴,这就是“随喜杀”。看见捕鼠口里称赞,这就是“赞叹杀”。驱使猫到有老鼠的地方,这就是“方便杀”。想要猫天天捕鼠,这就是“誓愿杀”。本想养猫用它来吃尽自家老鼠,而猫正想吃尽自家老鼠,这就是“正杀”,也是“通心杀”。本想养猫用它吃尽自家老鼠,但猫反去吃邻家老鼠,这就是“盗杀”,也是“隔心杀”。养猫只是为了杀鼠,但又烹鱼给它吃,这就是“增益杀”。使亲邻仿效,后辈仿效,这就是“辗转无尽杀”。如此无量恶业,都从养猫那最初的一念引发开来,怎么能够不警戒呢!

  (出《古史谈苑》)

  家中多养一物,就多造一种罪业。《菩萨戒经》说:“如果佛弟子长时养猫狸①猪狗,就犯轻垢罪②。”《优婆塞戒经》说:“养猫狸获罪,养猪羊等获罪,养蚕获罪。”经典记载很多,可惜世人无缘看见。爱惜物命的人,种花养鱼之类,都不可率性去做,因为会引来很多杀生的牵累。请仔细思考,不要认为是迂言。

  ②比重减轻一等,玷污净行之垢恶也。

  (以下说吉庆不宜杀生)

  送经答谢

  昆山徐母许太夫人是翰林公锡馀之母。持斋好善,礼诵不停。崇祯丁丑冬是她的六十大寿。这一天,她只是修福斋僧,将亲友寿礼,刻《法华经》一部,回礼仍用素菜,把所刻的经,每人各赠一部。听到此事的人无不羡慕,夫人以后身体康强长寿,子孙发达。

  福事酬宾

  昆山张冰庵,讳①立廉,崇祯丙子年乡试考取。他家代代修德,虔奉三宝。张公尤其精通教乘,雅志禅宗。康熙已未秋是张公六十大寿,送礼的人接踵而至。张公就将礼金汇集起来印刷《普门品》、《大悲咒》数种经书。他的回礼也一如许太夫人盛举。片鳞只凫都没有伤害。

  注:①讳(huì诲),生称名,死称讳。

  布施寿礼

  武林袁午葵,讳滋,寄居昆地,好善不倦。康熙己卯孟夏,正值五旬之诞,与他有交往的社会士绅,聚集寿礼来祝贺。袁公无法拒绝,就汇集大家到景德寺,把所有寿礼全部布施救济贫人以及孤寡残疾者,并且又自己拿出几金,贮存到同善会中,以作答谢。

  劝节日杀生的人

  鹅死救赵

  明末杭州府庠赵某,仁慈不杀。要过年了,有人送来一只鹅,家人想要杀烹,赵极力阻止。除夕又请杀烹,赵又阻止。拖延到端阳节,家人又请杀烹,赵发怒,又被阻止。本月十七日,赵患病。到六月初一,病势危急。看见青衣鬼把他带到阴间衙门,有三人投诉,判官一一接览,又见某某,并杨氏老妇,也被抓来了。正要审讯赵某时,忽见一鹅,站起来说人话,对赵说:“你快走,我代替你了!”赵从原路回来,看见自己的尸体放在棺材上,以魂合体就苏醒了,而鹅在当天,已经自己扑杀在笼内,所见三人都在同日死亡。

  劝生子杀生的人

  烹羊速报

  唐显庆中,长安某氏,生儿满月,大宴亲朋。想要杀一头羊,羊多次向屠夫跪拜,屠夫不予理睬,竟然杀死。一会儿,羊放入锅中烹煮,产妇抱子观看,锅忽自破,沸汤冲入猛火,直射母子头面,顷刻都被烧死。

  佛陀在世时,一个鬼王有五百儿子,最小的叫作嫔伽罗。鬼母凶暴,吃别人的儿女。世尊把她的小儿子藏到钵内,鬼母飞行天下七天找不到,向佛陀询问。佛说:“你有五百儿子,仅仅失去其中一个,为什么就会愁苦忧虑呢?世人生子,难道就不爱惜吗?你为什么要吃他们呢?”鬼母回答说:“我今天如果能够找到嫔伽罗,从此以后就不再杀世人之子。”佛告诉她儿子就在钵内,鬼母同五百儿子取钵,用尽神力不能动一丝毫,就又来恳求世尊。佛说:“你如果肯受三皈五戒,我就归还你的儿子。”鬼母就在佛前受持三皈五戒。佛说:“好好守戒!你是迦叶佛时羯肌王的女儿,因为不持戒,所以得到今天的鬼道报应。”(详载《杂宝藏经》)噫!天下象鬼母这样的人难道还少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全文

  • 了凡四训详解

  • 了凡四训念诵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