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世界里,佛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大多是记录佛生前的言行。因此,所谓的研读佛经,其本质就是通过研究和体会佛的言行,最终参悟出成佛的觉悟法门。
佛像因此,佛经的本质其实就成佛的法门,是一种专门记录成佛法门的书。
《坛经》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第一部本土化的佛经,它所记录的成佛法门当然也非常重要,或者说它是在原始佛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优化,最终才形成的今天我们看到“简化版”的法门。
佛寺那么,《坛经》的法门是什么?
其实就是六祖在开篇时所说的这16个字:“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别看这句话只有16个字,但它却包含着《坛经》所要表达的所有法门,或者说所有的法门的精髓都在这16个字里面。
如何理解这16个字呢?
一、“菩提自性”。什么是“菩提”?什么是“自性”?所谓的“菩提”在佛学里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成佛路上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要求就是见“自性”,能够见其“自性”的众生就是“菩提”。因此“菩提”就是“自性”,“自性”也是“菩提”,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达而已。
二、“本来清净“。可以理解成原本清净,”自性“原本一直清净,不多不少,一直在那里,从来就没有繁杂过。这是觉悟最基础最必要的认识,没有这个认识,再多的见解和感悟都没有任何意义。而这种认识的前提必须是离相,离相就是不着”有相"。因此,在《金刚经》中,有“着相”者为众生,“无相“者是菩提的说法。
三、”但用此心“。说的是”如此发心““如是发心”,这样的发清净心。
《金刚经》中的”如是降伏其心“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只有这发心,才可以悟及无相、实相,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正等正觉无上之境。四、”直了成佛“。学佛之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觉悟成佛,前面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都是成佛的法门,也就是说只有悟到子前面说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直了成佛”。“直”这个在这里译成直接、立刻、转念之间等。“成佛”是一种境界,见其“本心”的一种觉悟之境。这种境界,没有人可以帮你得到,要想得到,只能通过自悟,没有其它的办法。
因此,慧能祖师在《坛经》的开头,就说了一个总纲,觉悟法门的整体要求和纲领,只要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最终才有可能“直了成佛”。
所以这16个字就是这部经书的底色,也就是说这本经书到这里已经说完了,所有法门已经告诉你了,后面的文字只是解释和补充。也可以说这部经书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这16个字来展开,所有“直了成佛”的法门都在这16个字里面。体悟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菩提了。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