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云母山僧
唐—护国
森然古岩下,净行一番僧。
松下滤寒水,佛前挑夜灯。
莲花国土异,贝叶梵书能。
想到空王境,无心问爱憎。
诗从番僧所住之所、所饮之水以及挑灯读经、心无爱憎等一系列行动和心态,描写了高僧参禅的刻苦生活和心悟禅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参禅向佛的心志。
晚次江陵
宋—简长
楚路接江陵,倦行愁问程。
异乡无旧识,多难足离情。
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
前山不可望,断续暮猿声。
诗写傍晚抵达江陵时,一路所见所想,表达了诗人的旅劳和旅愁。“落曰悬秋树,寒芜上废城”乃写秋景之佳句。
退黄龙院作
宋—祖心
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故旧—枝藤。
乞食随缘过,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此诗写祖心自己学佛参禅的生活以及所达到的黄龙宗的境界。此诗深静平实,道眼所了,非世间文士诗僧能仿佛。
即心是佛
宋-云峰文悦
寻师认得本心源,两岸俱玄一不全。
是佛不须更觅佛,只应如此更忘缘
心中有佛,则行动就像佛。在生活中,只有心中先有了明确的想法,才会有积极的行动。要知道你是伟大的,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够打败你。
切忌从他觅
良价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凭么会,方得契真如。
此诗是洞山良价过水睹影猛然开悟后所作。切忌从他方去求觅,那样会越求越万里迢迢不可相遇。今天我只是一个人独自前往,然而却无论到哪里都能与它逢聚。它是一切它是大全它现在就是我,但是个体的我却并不和它相符。我们只能够像这样去领悟,才能够在心中体会到真如。
寓言二首
王安石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此篇诗为直说禅理的说理诗,诗对太虚和色界的关系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即不同意灵云志勤见桃花悟道之说。
太虚本无实相难以由色界寻觅,叶落松枝的幻景从古至今欺瞒了多少人?如果见了桃花即可悟道,生出了圣解;自认为不疑之处其实仍让人产生疑心。
玩火自焚
《大智度论卷十四》
杀嗔心安稳,杀嗔心不悔;
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
禅宗崇尚因果报应,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释迦牟尼开始传教时,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麻烦,有时甚至遭到挑衅和人身攻击。但他凭借着智慧、毅力和人格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挫折、战胜困难、化解矛盾。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