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高僧传》卷四《支孝龙传》。
[16]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3页。
[17]《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04页。
[18]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11页。
[19]可参阅拙文《也谈两晋时代的玄佛合流问题》,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2期,收录于《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20]《大正藏》第55册,第41页中。
[21]僧叡《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大正藏》第55册,第59页上。
[22]《大正藏》第45册,第163页上。
[23]《大正藏》第42册,第29页上。
[24]《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77卷,第354页下。
[25]《大正藏》第42册,第29页上。
[26]《大正藏》第65册,第93页中。
[27]《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妙观章》。
[28]《大正藏》第42册,第29页中。
[29]《大正藏》第42册,第29页中。
[30]《大正藏》第65册,第95页上。
[31]安澄《中论疏记》引《山门玄义》,《大正藏》第65册,第94页中。
[32]僧肇《不真空论》引。
[33]《大正藏》第42册,第29页中。
[34]安澄《中论疏记》,《大正藏》第65册,第95页中。
[35]道安:《合放光光赞随略解序》。
[36]《列子·天瑞》注引何晏《道论》。
[37]元康《肇论疏》,《大正藏》第45册,第171页下。
[38]郭象《庄子·应帝王》注。
[39]郭象《庄子·逍遥游》注。
[40]《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
[41]以上引文均见《肇论·不真空论》。
[42]《肇论·涅槃无名论》。
[43]吉藏《百论疏》,《大正藏》第42卷,第232页上。
[44]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4~195页。
[45]请参见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426页等。
[46]陈慧达《肇论疏》主此说。
[47]唐元康《肇论疏》、宋净源《肇论中吴集解》、元文才《肇论新疏》等主此说。
[48]吉藏的《中观论疏》主此说。
[49]《大正藏》第45册,第162页中。
[50]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0 页。
[5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8页。
[52]请参见《哲学研究》1981年第3期和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页等。
[53]请参阅拙文《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载《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 期,并收录于《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54]关于僧肇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请参阅拙文《佛教的中国化与僧肇的哲学思想》,载《复旦学报》1988年第4期,并收录于《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洪修平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