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是佛经中常见的词汇,梵语音译作求那。德者,得也,它的含义包括功能与福德。平常所说的“做功德”,泛指诵佛、念经、放生、布施等种种善行,也指善行所获之果报。《大乘义章》中说:“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坚持做这三件事,所得功德可谓无边无量!
一、孝老。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的事可以推迟,孝敬父母,乃至亲人长辈,万万不可推辞。对于子女来说,父母的哺育之恩如同春蚕抽丝,至死方尽。
所以侍奉双亲理所当然,经云供养双亲每一天所得功德,都远远胜过黄金万两。《佛说像法决定经》中,佛陀为世人宣说了孝养双亲、长辈功德的由来:礼敬而供养,是舍离贡高我慢之情;悲心而供养,是救护众生的慈悲喜舍。反过来说,假如不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使其遭受冻馁、疾病的困扰,无异于造作杀生恶业,果报在下三途!
二、行善。
《易传》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怎样算作行善呢?在小编看来,行善不必等到日进斗金之日,穷人也能行善。“善”是以“利他”为初心,意在救拔别人出离不幸,将来是否有“回报”,则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别人深陷困境之时,不落井下石,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鼓励的话,就是行善!
也许有人会说,行善不一定有好报,甚至把善当成“傻”。试想,两人一个好善乐施,一人渎职贪污,可能眼前后者似乎是赚到了,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未必如此。佛家说:“为善必昌,如若不昌,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如若不殃,必有余昌,昌尽乃殃。”一切都不离因果二字,行善即便不能现世得报,所积累的阴德,必定无量。
三、修身。
看到此处,有人要指责小编又在胡说,学佛人都知道身体乃一副皮囊,你让人修身不是着相吗,又哪来的功德可言?不假,稍有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心经》中有“照见五蕴皆空”之说,我们的肉体凡胎,乃是四大假合。
不过,佛也说过人身难得,就如“盲龟穿木”。汪洋大海上有一瞎眼的乌龟,它沉在水里一万年浮出水面换一次气,海面上又有一段枯树,树干上有一个洞,它随海浪漂流,恰巧乌龟探头时,正好枯树经过,脑袋穿过了树洞。人身已经如此难得,只有保全身体的健康,才有孝老、行善的资本。所以,修身的意义在于借假修真,并不是贪恋色相,而是以此身去行善积德,你说修身的功德大不大呢
古语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其实,佛法就在我们身边,不要小瞧一个善行,因为其中蕴藏着无量功德。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