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全文网

信愿法师:助念开示的殊胜利益 第八章助念问答

发布时间:2023-03-04 21:08:26作者:了凡四训全文网
信愿法师:助念开示的殊胜利益 第八章助念问答

一、问:“助念”二个字是什么意义?

答:助是帮助,念是正念,并拢来讲,就是帮助临终的人,正念念念现前的意思。

二、问:什么叫作“正念”?

答:正念又叫做净念,这个正念和净念,同是念佛的心念,因为念佛的心念,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叫做正念。又念佛的心念,不与六尘相对,其心清净的缘故,所以叫做净念,这个净念,也是往生净土的净因,对于这个正念的意义,大略就是这样。

三、问:临终的人为什么缘故要旁人助念呢?

答:凡人到了临终的关头,那是四大分离,诸苦交集的时候,手忙脚乱,譬如螃蟹落在滚汤里头一样的痛苦。平时念佛功夫若未纯熟,到了这个时候,谁人不要旁人帮助呢?平时就有六分七分的念佛功夫,到了这个时候,也难作二分三分用了,何况平时全未有念佛功夫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可以不要旁人帮助吗?要晓得凡人临终的时候,自己一丝一毫难得做主的,完全是依靠旁人,帮助他念佛,替他帮忙做主的。

四、问:病人既然死了,仍还帮助他念佛有什么作用呢?

答:因为病人刚刚断气,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的神识还未完全离开身体,他的后世善恶得生处所,尚未决定,在这个时候帮助他念佛,有最大殊胜的妙用。要晓得凡人到了临死的时候,即是圣道、善道、恶道的分路。我们做人生生世世以来,所造的善业和恶业,有无量无边的多,心里所发现出来的善善恶恶的念头,相续不断,多数的都是恶的心念,那善的心念是很少的。凡人在临死的时候,最后一念的心若是恶,那时恶心里就发现地狱、饿鬼、畜生的恶境来,命终这一念心,就随着这些恶境去投生恶道。最后一念的心若是善,那时善心里就发现天上、人间的善境来,命终这一念的心,就随着这些善境去投生善道。最后一念的心若是念佛,愿求往生西方,那是念佛愿生的心里,就发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命终这一念心,就随着阿弥陀佛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圣道。要晓得凡人临死的时候,帮助他念佛的道理,就是为着临死的人最后一念的心要念佛,最后一念心若会念佛,阿弥陀佛就在死的人自己念佛心里,现前接引,那死的人,就是在自己念佛的心里随佛往生西方。生到西方,这娑婆世界的生死就永断了,那就永久快乐无量了。帮助临死的人念佛,有这样的最大殊胜的妙用。

五、问: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样远,念佛人临终一念的心,怎样就会生得到呢?

答: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融合的缘故。一种是佛力,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受信愿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的佛力不可思议。一种是心力,就是我们众生各人现前这一念的心,对于这一念心有三义:一是心体,这一念心的本体,与诸佛是相同的,没有丝毫的差别,不过诸佛是常悟不迷,背尘合觉,那心清净,具足无量功德智慧;我们各人是常迷不悟,背觉合尘,这心秽染,具足无量烦恼惑业。设使我们各人若能发心念阿弥陀佛,正当念佛的时候,当下就是返迷归悟,背尘合觉了,那无量的烦恼惑业就全净,那无量功德智慧就全显,这个念佛的心,当体就同诸佛一样了,所以古德说: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圣人与凡夫同一心体,诸佛和众生共一心源的缘故。念佛成佛,比如煮米作饭,这是当然的事情。二是心量,这一念心量,广大无边,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说心量是广大无边的,怎样的广大呢?经中说:太虚里头有不可说的佛剎微尘数的世界种,中央有一个世界种,名叫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这个世界种有二十层世界,我们所住的这个娑婆世界和十万亿国土外的极乐世界,同在这个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层里,那么一个世界种就有这样的大了,何况有佛剎微尘数的世界种呢?这许许多多的世界种,尚是在太虚里,那太虚尚是在我们各人一念的心量里,这可见我们各人一念的心量,实在是广大无边,所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大家若能了解自己这一念的心量,这样的广大无边,那么就对于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不会疑心了。三是心具,这一念的心,具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十种法界,而这十种法界,又是这一念的心所造成功的。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造十恶业,那就是造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了;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造十善业,那就是造天、人、修罗的三善道了;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念阿弥陀佛,那就是造佛了。

经上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换一句话来说,是心若作众生,是心就是众生了。所以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念佛,就是作佛,这念佛的心,当体就是佛了。要晓得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本来具足佛的功德智慧,一念的心若是念佛,就是佛了,这是心具、心造的道理。假使大家每个人都能了解这种意义,那么对于念佛就能成佛的道理,自然不会不信了。以上的心体、心量、心具,说起来虽是有三种道理,其实是整个不可分离的。我们大家每个人自己这一念的心,有这样的无穷无尽的大妙用的缘故,所以才说,众生心力不可思议。一种是法力,就是信愿念佛感应道交的法力不可思议,凡真信、切愿、至诚念阿弥陀佛的洪名,那佛力、法力、众生心力这三不可思议的力,统统融合在一句阿弥陀佛的洪名里头了。因为有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融合于一念的缘故,所以临终一念的心,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古人说:“会三力于同时,收成功于一念。”就是这种道理了。

六、问:凡人死了以后,那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做种种功德给亡故的人,是什么意思?

答:亡故的人如果是的确已生西方,那家属在四十九日内吃素念佛做功德给亡人,一方面能增高他莲花的品位,二方面家属每个人得福无量。设使没有往生西方,那么虽然死了,尚未决定就去投生,入于中阴时期。此时家属为他念佛,做种种功德,开发他的净土善根,使他在中阴期中,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只要家属和他具足净土三资粮,定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七、问:中阴是什么意义?

答:一个人死了,他的神识脱出以后,尚未投生以前,比如人从这个房间走出,那个房间没有进入,尚是在中间,这是中阴的意义。念佛的人死了当下往生西方,或善人一直生天,恶人直堕无间地狱,这几种人是不经过中阴的,普通的人,既非极恶,又非极善,都要经过中阴的时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善恶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日,并过七七日不等。

八、问:凡人既然死了以后,为什么不能就去投生,再又入中阴,经过四十九日,才去投生,这是什么缘故呢?

答:因为,亡故的人,多世以来所造的善恶等业未定的缘故。那无明业识的妄心,一念善心,一念恶心,生而灭,灭而生,善恶的业往往不定。若是善业定,那心善极,就由善心中,发现天、人、修罗的善境界,那个识心,就随着这天、人、修罗的善境去投生。因为善心也有上品善、中品善、下品善的缘故,那所感的才有天、人、修罗三种善道的不同。若是恶业定,那心恶极,就由恶心中发现畜生、饿鬼、地狱的恶道境界,那个识心,就随着畜生、饿鬼、地狱的恶境去投生。因为恶心也有上品恶、中品恶、下品恶的缘故,那所感的才有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的不同。要晓得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所以那家属在这四十九日内,必须要吃素念佛,替亡人做功德,使亡人靠着这些吃素念佛功德的力量,消除罪恶,增长福善,往生西方,或超升天道或人道里去。设若家属不发心吃素念佛做功德,反转来乱做杀生、邪淫种种的恶业,又乱食酒肉鱼荤,那么亡人宿业,本是善的,也能失了,转做恶业了。如宿业若本是恶的,那就恶业上更加恶业了,要晓得恶业上加恶业,就是上品恶业了,那是必定堕落地狱,永受大痛苦的。

九、问:若是贫穷困难的人,在这七七四十九日内,吃素念佛,又做功德,那他的生活,怎样能够维持得去呢?

答:做功德就是念佛功德最大,如家中生活困难,那就不要请僧尼们,就自己全家眷属吃素念佛,功德最大。每日念佛的时间,规定早晨念佛毕,即向亡人的灵位前回向了以后,再吃早饭;中午在未吃饭前念佛或吃饭后念佛,看自己的工作会妨碍不会妨碍所定;晚上吃了晚饭以后才念佛,念毕在灵前回向。每日规定三次念佛,三次回向,其余的时间在做工作,心口里头也默念佛号。这样念佛度亡的方法,对于经济又节省,方法又简便,不会妨碍生活,功德又大,家庭又可以得到清吉平安,眷属人人得福,亡故的人也得大大的利益。这是生存和亡故两方面皆得利益的最好方法。

十、问: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时,人为助念,还有作用否?如有作用,则本人已神识昏迷,不觉不知,作用何在?如无作用,则本人平素信愿念佛之功德,岂非唐捐乎?

答: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如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若得遇善友,为之助念,则其人所得利益,亦难思议。如本人神识尚未离体之前,有转醒者,能闻佛声,则能发起平素信愿念佛之心,命终之时,必蒙佛力接引往生西方无疑矣!设昏迷至死,其神识离体,因本人宿今之业未定,尚须经中阴,于中阴期间,得眷属或善友为之念佛,亡者尔时即能忆起平素信愿念佛之心,而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若又不能如此,但遇善友等念佛之胜缘,纵不得往生,亦能增来世净土之善根。经载:“佛世时,有一老人遇虎,躲于树上,以怖畏故,念南无佛一声,以此善根,后遇佛得度。”况生平早已信愿念佛者乎?如是观之,足证念佛功德,绝不唐捐也。

十一、问:聋人临终虽有人为之助念而不闻佛声,则助念有何作用?

答:聋人因宿世耳根所造之业,故感此报,聋人虽不闻佛声,但临终有人助念,亦得往生。何以故?以聋人耳根虽缺,闻性不失故。只要本人自心清醒,信愿坚固,一意求生西方,则命终必感佛来迎接。复有善友为之助念,以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弥陀洪名功德不可思议,则其人往生西方,犹如顺风举帆,轻车就路矣!又或其人临终之时,前有将谢,后有未生,唯第八识有作用,其人于生前,以业障故,不得耳根,而无耳识,至此,前果已谢,则第八识自能闻能觉能知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了凡四训全文

  • 了凡四训详解

  • 了凡四训念诵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