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面一个问题,师父常说求学修道要一门深入,即使净土五经也最好选择一种,择一而修。而师父同时也在做多元文化融合工作,对其他宗教的典籍深有研究并有时赞叹,这两件事是不是很矛盾?
答:看起来矛盾,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是中国人跟外国人在求学学道理念上有差别。中国人,我们几千年前的老祖宗教导我们的方法,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你看你种树,种树先要有根,根生一个本,本再生枝,枝再生条,条再长叶,这个树是这么种的,他就从这上面用这个例子来教我们这个道理,我们首先要扎根。在中国这两千年来,佛教传到中国,无论是世法、是佛法,包括道也不例外,统统都是扎三个根,传统的根,儒家代表,道家的根,《感应篇》,佛教的根,《十善业道》,这三个根。三个根扎下去之后,你就具备有学圣学贤学菩萨学佛的条件,你就具备这个条件,具备这个资格,然后怎么学法?无论是经论,你只取一种,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要记住,像佛在《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这就是法门,无量法门,你只要学一样。怎么选择?选择你喜欢的,你爱好的,你能够理解的,与你生活不产生障碍的,你取这种经论,选一种,一直学下去,就是一门。这一门,修学期间,我们过去常讲,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你守著这个规矩是持戒,三个根是戒,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都是戒,从戒你就能得定。你看你学一样东西,每天想一样,你不会胡思乱想,不会心浮气躁,你心是定的,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所以中国教学是教你求智慧,不是别的,智慧开了之后就通达了,不但这个通,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所有法门都通,这是智慧。然后你才广学多闻,所有的经论都可以涉猎,为什么?那轻而易举的,你一接触就通达,一个道理,一个原理,你就全通了。就像那个树它长大了,枝叶花果非常茂盛,几千年年年生新枝,年年开新花、结果实,活的!这是中国人求学问。到你智慧开的时候,不但自己的宗教可以学,看看其他宗教,你一看全都明了,明了的时候你才真晓得,所有宗教是同一个根,同一个源流。可是没有到这个程度,特别是没有得到定,清净心没有现前,你要学多了,你的心就杂了、就乱了,就把你这一生开悟的机会断掉了。你广学多闻学的是什么?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
外国人求学,他理念跟我们中国人恰相反,他一开始就学很多,所以说是为学像金字塔一样,底很大,什么都学,慢慢愈学愈尖,到最后他才专。他是由博到专,他那个专真的像金字塔一样,到最高的拿到博士,拿到这个塔顶了,塔顶再不能往上升,它不像树,树是活的,它逐渐往上长。所以外国,到那个顶点他就没有办法再推进。所以中国的这个理念跟金字塔恰恰相反,先是专一,最后是广大,枝叶繁茂。所以中国用树做比喻好懂,外国用金字塔做比喻好懂,这是为学的理念不相同,外国人重视的是知识,中国人重视的是智慧。
……
这个事情没有矛盾,有先后次第不相同。初学的时候要一门深入、要长时薰修,到你学成之后,你就能够发扬光大,你就能够广学多闻。记住,佛门四弘誓愿里头第三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广学多闻,但是在前面是不许可的。前面你看看,四弘誓愿第一个是教你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你的修行、你的学习为什么?是为度众生。度众生,用现在的话说,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服务的时候,你要有德行、要有学问。所以第二条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里面最重要的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个东西要断尽,你德行成就了。德行成就,还要学术,「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我们初学著重在德行,德行著重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德行成就之后你就广学多闻,就普遍的涉猎。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就是广学多闻,在这个之前,他在文殊菩萨会下,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毕业了就广学多闻,所以它是两个阶段。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一0)(共一集)
2009/1/30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21-509-0001
普为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及一切有缘众生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版权所有:了凡四训全文网